第二十四回 爱河纵涸须千劫 苦海难量为一慈

鹿鼎記

韦小宝  128 康熙  60 澄观   9 澄通   17 玉林   7 行痴   10 多隆    6 A 27 B 23

旁白 9

不雅字眼的片段請自行參考 Excel 表格



(旁白 1)

众侍卫辞去后,韦小宝去见方丈,说道既有皇命,明日便须启程,前赴清凉寺。

 

晦聪方丈 (A) 道:“自当如此。师弟生具宿慧,妙悟佛义,可惜相聚之日无多,又须分别,未能多有切磋,同参正法,想是缘尽于此。不知师弟要带哪些僧侣同去?”

韦小宝道:“般若堂首座澄观师侄是要的,达摩院的十八名师侄是要的。”此外又点了十多名和他说得来的僧侣,一共凑齐了三十六名。

 

晦聪并无异言,将这三十六名少林僧召来,说道晦明禅师要去住持五台山清凉寺,叮嘱他们随同前去,护法修持,听由晦明禅师吩咐差遣,不可有违。

 

次日一早,韦小宝带同三十六僧,与方丈等告别。来到山下,他独自去看双儿。

 

双儿在民家寄居,和他分别半年有余,乍看之下,惊喜交集,虽早听张康年转告,主人已在少林寺出家,也不知哭过了多少场,这时亲眼见到他光头僧袍,忍不住又哭了出来。

 

韦小宝笑道:“好双儿,你为什么哭?怪我这些日子没来瞧你,是不是?”

双儿 (B) 哭道:“不……不是的。你……你……相公出了家……”

韦小宝拉住她右手,提了起来,在她手背上轻轻一吻,笑道:“傻丫头,相公做和尚是假的。”

双儿又喜又羞,连耳根子都红了。

 

韦小宝细看她脸,见她容色憔悴,瘦了许多,身子却长高了些,更见婀娜清秀,微笑道:“你为什么瘦了?天天想着我,是不是?”双儿红着脸,想要摇头,却慢慢低下头来。韦小宝道:“好了,你快换了男装,跟我去吧。”双儿大喜,也不多问,当即换上男装,扮作个书僮模样。

 

一行人一路无话,不一日来到五台山下。刚要上山,只见四名僧人迎将上来,当先一名老僧 (A) 合十问道:“众位是少林寺来的师父吗?”韦小宝点点头。那老僧 (A) 道:“这一位想必是法名上晦下明的禅师了?”韦小宝又点点头。四僧 (A) 一齐拜倒,说道:“得知禅师前来住持清凉,众僧侣不胜之喜,已在山下等候多日了。”

 

澄光回归少林寺后,清凉寺由老僧法胜住持。康熙另行差人颁了密旨给法胜,派他去长安慈云寺作住持,一等少林僧来,便即交接。长安是首善之地,慈云寺又比清凉寺大得多,法胜甚为欣喜,派了四僧在五台山下迎接。佛家庙宇的住持等职司,向由僧团自行推选,不由官府委派,但皇帝有旨,僧寺通常也必遵行,并不违抗。

 

韦小宝等来到清凉寺中,与法胜行了交接之礼。众僧俱来参见。玉林、行痴和行颠三僧却不亲至,只由玉林写了个参见新住持的疏文。法胜次日下山,西去长安,韦小宝便是清凉寺的一寺之主了。好在种种仪节规矩有澄光等僧随时指点,他小和尚做起方丈来,倒也似模似样,并无差错。

 

那日韦小宝与双儿在清凉寺逐走来犯敌人,救了合寺僧侣性命,众僧都是亲见,这时见他忽然落发出家,又来清凉寺做住持,而前方丈澄光却叫他师叔,无不奇怪,但他于本寺有恩,且奉皇命而来,各僧尽皆欣服。韦小宝命双儿住在寺外的一间小屋之中,以便一呼即至。

 

来清凉寺做住持,首要大事自是保护老皇爷周全,他询问执事僧,得知玉林、行痴、行颠三僧仍住在后山小庙,当下也不过去打扰,和澄光大师商议后,命人在距小庙半里处的东西南北四方,各结一座茅庐,派八名少林僧轮流在茅庐当值。

 

诸事一定,便苦候张康年和赵齐贤的音信,好得知那绿衫女郎的姓名来历,可是等了数月,竟没丝毫信息,寂寞之时,便和澄观拆解招式,把老和尚当做了“那个女施主”。偶尔溜到双儿的小屋中,跟她说说笑话,摸摸她小手。(韦小宝) 有时想及:“我服了洪教主的‘豹胎易筋丸’,倘若一年之内不送一部经书去神龙岛,毒性发作起来,可不是玩的,算起来也没剩下几个月了。我如变得又老又蠢,跟澄观师侄一模一样,我那绿衣老婆一见,便叫我‘油嘴滑舌的老和尚’,再在她绿裙上剪下一幅布来,做顶帽子给我戴戴,那可差劲之至了!”

 

(旁白 2)

这一日,他百无聊赖,独自在五台山到处乱走,心中想的只是那绿衫女郎,行到一条山溪之畔,见一株垂柳在风中不住晃动,(韦小宝) 心想:“这株柳树若是我那绿衣老婆,老子自然毫不客气,走上前去一把抱住。她一定不依,使一招昆仑派的‘千岩竞秀’,接连向我拍上几掌。那也没什么大不了,老子便使一招‘沿门托钵’,大大方方地化去。澄观师侄说这一招要使得举重若轻,方显名门正派武功的风范。但老子举轻若轻,举重若重,当真太重便举不起,管他妈的什么名门旁门、正派邪派?这一招发出,跟着便是一招‘智珠在握’,左手抓她左手,右手抓她右手,牢牢擒住,那是杀我头也不放开了……”

 

他想得高兴,手上便一招一式地使出,噗噗两声,双手各自抓住一根柳枝,将吃奶的力气也用了出来,牢牢握住。忽听得一人(B) 粗声粗气地道:“你瞧这小和尚在发癫!”

 

韦小宝吃了一惊,抬头看时,见有三个红衣喇嘛,正向着他指指点点地说笑。韦小宝脸上一红,一时之间,只道自己心事给他们看穿了,堂堂清凉寺的大方丈,却在荒山无人之处,想着要抓住一个美丽姑娘,实在也太丢脸,当即回头便走。

 

转过一条山道,迎面又过来几个喇嘛。五台山上喇嘛庙甚多,韦小宝也不以为意,有了适才之事,不愿和他们正面相对,转过了头,假意观赏风景,任由那几名喇嘛从身后走过。只听得一名喇嘛(B) 说道:“上头法旨,要咱们无论如何,在今日午时之前赶上五台山,当真急如星火,可是上得山来,什么玩意儿都没有。那不是开玩笑么?”另一名喇嘛(A) 道:“上头这样安排,总有道理的。”

 

韦小宝听了也不在意,回到清凉寺,只见澄通候在山门口,一见到他,立即迎上,低声道:“师叔,我看情形有些不大对头。” 韦小宝见他脸色郑重,忙问:“怎么?”

 

澄通招招手,和他沿着石级,走上寺侧的一个小山峰。韦小宝一瞥眼间,只见南边一团团的无数黄点,凝神看去,那些黄点原来都是身穿黄衣的喇嘛,没一千也有九百,三五成群,分布于树丛山石之间。韦小宝吓了一跳,道:“这许多喇嘛,干什么哪?”澄通向西一指,道:“那边还有。”韦小宝转眼向西,果然也有成千喇嘛,一堆堆的或坐或立。日光自东向西照来,白光闪烁,众喇嘛身上都带着兵刃。韦小宝更加吃惊,道:“他们带着兵刃,莫非……莫非……”眼望澄通。澄通缓缓点头,说道:“师侄猜想,也是如此。”

 

韦小宝转向北方、东方望去,每一边都有数百名喇嘛,再细加观看,但见喇嘛群中有些披了深黄袈裟,自是一队队的首领了。韦小宝道:“他奶奶的,至少有四五千人。”

澄通道:“一百二十五名首领,一共是三千二百零八十名喇嘛。”

韦小宝赞道:“真有你的,数得这么清清楚楚。”

澄通面带愁容,问道:“那怎么办?”

 

韦小宝无言可答。遇上面对面的难事,撒谎骗人,溜之大吉,自是拿手好戏,现今对方调集三千余众,团团围困,显然一切筹划周详,如何对付,那可半点主意也没有了,听澄通这么问,(韦小宝) 也问:“那怎么办?”

 

澄通道:“瞧对方之意,自是想掳劫行痴大师,多半要等到晚间,四方合围进攻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干吗现下不进攻?”

澄通道:“五台山上,喇嘛的黄庙和咱们中原释氏的青庙向来和好。咱们青庙庙多僧多,台顶十大庙,台外十大庙。黄庙的喇嘛虽然霸道,却也不敢欺压。倘若日间明攻,势必引起各青庙的声援。”

 

韦小宝道:“那么咱们立刻派人出去,通知各青庙的住持,请他们多派和尚,大伙儿跟众喇嘛决一死战,有分教:五台山和尚鏖兵,青庙僧大战喇嘛。”

澄通摇头道:“五台山各青庙的僧人,十之八九不会武功,就是会武的,功夫也都平平,没听说有什么好手。”

韦小宝道:“那么他们是不肯来援手的了?”

澄通道:“赴援的也不会没有,只怕是徒然送了性命。”

韦小宝道:“难道咱们就此投降?”他斗志向来不坚,打不过就想投降。

澄通道:“咱们投降不打紧,行痴大师势必给他们掳了去。”

 

韦小宝寻思:“行痴大师的身份,不知少林群僧是否知悉。”问道:“他们大举前来掳劫行痴大师,到底是什么用意?数月之前就曾来过一次,幸得众位师侄将他们吓退。这一次来的人数却多得多了。”

澄通沉吟道:“行痴大师定是大有来历之人,若非牵涉到中原武林的兴衰,便与青庙黄庙之争有重大关连。此中缘由,澄心师兄没说起过。师叔既然不知,我们更加不知道了。”

 

韦小宝想起身上怀有皇帝亲笔御札,可以调遣文武官员,说道:“眼下事情紧急,我们少林僧武功虽高,可是寡不敌众,三十七个和尚,怎敌得过他三千多名喇嘛?我须得立刻下山求救。”

澄通道:“只怕远水救不着近火。”

韦小宝道:“那么咱们护送行痴大师,冲了出去。”

澄通点头道:“看来只有这个法子。咱们三十七名少林僧,再加上师叔的僮儿,要抵挡三千多名喇嘛,那是万万不能,但要从空隙中冲出,却也不是太大难事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就只怕行痴大师和他师父玉林大师不肯,他们说生死都是一般,逃不逃也没分别。”

澄通皱眉道:“这就须请师叔劝上一劝。”

 

韦小宝摇头道:“劝服行痴大师还有法子。要劝那玉林老和尚,老子可服输啦,这叫做老鼠拉乌龟,没下嘴的地方。”向下望去,只见一群群喇嘛散坐各处,似乎杂乱无章,却又分布均匀,上山下山的通道上更人数众多,眼见天色一黑,这三千喇嘛一拥而上,清凉寺中的和尚只有大叫“我佛慈悲”的份儿,(韦小宝) 心想:“他妈的,老子做什么和尚,倘若做了喇嘛,这当儿岂不是得意洋洋,用不着担半点心事?”

 

一想到“做了喇嘛”四字,脑海中灵光一闪,已有计较,当下不动声色,(韦小宝) 说道:“我回禅房去睡他妈的一觉。”澄通愕然,瞪目而视。韦小宝不再理他,径自下峰,回寺入房。

 

过不多时,澄心、澄观、澄光、澄通四僧齐来求见。韦小宝让四人入房,眼见各人脸有惊惶之色,他伸个懒腰,打个呵欠,懒洋洋地问道:“各位有什么事?”

 

澄心(A) 道:“山下喇嘛聚集,显将不利本寺,愿闻方丈师叔应付之策。”

韦小宝道:“我想了半天,想不出什么好主意,只好睡觉了。大伙儿在劫难逃,只好逆来顺受,刀来颈受,人家一刀砍来,用脖子去顶它一顶,且看那刀子是否锋利,砍不砍得进去。”

 

澄心等三僧知他是信口胡扯,澄观却信以为真,说道:“众喇嘛这些刀子看来甚为锋利,我们的脖子是抵不住的。师叔,出家人与世无争,逆来顺受,倒是不错。但刀来颈受,未免过分。当年达摩祖师,也没教人只挨刀子不反抗,否则的话,大家也不用学武了。”

韦小宝点头道:“依澄观师侄之见,刀来颈受是不行的?”

澄观道:“不行。但如拳来胸受,脚来腹受,倒还可以。”他内功深湛,对方向他拳打足踢,也可不加抵挡,只须运起内功,自可将人拳脚反弹出去。

 

韦小宝道:“那些喇嘛都带了戒刀禅杖,不知有什么法子,能开导得他们不用兵刃?”

澄观一呆,道:“这些喇嘛只怕不可理喻,要他们放下屠刀,似乎非一朝一夕之功。”

韦小宝道:“这就难了,不知四位师侄有什么妙计?”

澄心(A) 道:“为今之计,只有大伙儿保了玉林、行痴、行颠三位,乘隙冲出。他们旨在掳劫行痴大师,寺中其余僧侣不会武功,谅这些喇嘛也不会加害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好,咱们去跟那三位老和尚说去。”

 

(旁白 3)

当下率领了四僧,来到后山小庙。小沙弥通报进去,玉林等听得住持到来,出门迎迓。一见之下,玉林、行痴、行颠都大为错愕。三僧只听说新住持晦明禅师是少林寺晦聪方丈的师弟,是一位年纪甚轻的高僧,不料竟然是他。

 

玉林和行痴登时便即明白,必是出于皇帝的安排,用意是在保护父亲。释家规矩甚严,住持是一庙之主,玉林等以礼参见。韦小宝恭谨还礼,一同进了禅房。

 

玉林请他在中间的蒲团坐下,余人两旁侍立。韦小宝心中大乐:“老子中间安坐,老皇爷站在旁边侍候,就是小皇帝也没这般威风。”强忍笑容,说道:“玉林大师、行痴大师,两位请坐。”玉林和行痴坐了。

 

玉林说道:“方丈大师住持清凉,小僧等没来参谒,有劳方丈大驾亲降,甚是不安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好说。小衲知三位不喜旁人打扰,因此一直没来看你们。若不是今日发生了一件大事,小衲还是不会来的。”他常听老和尚自己谦称“老衲”,心想自己年纪小,便自称“小衲”。众僧听他异想天开,杜撰了个称呼出来,不觉暗暗好笑。玉林道:“是。”却不问是何大事。

 

韦小宝道:“澄光师侄,请你给三位说说。”玉林知道新住持法名“晦明”,也知少林寺“晦”字辈比“澄”字辈高了一辈,但见这小和尚油头滑脑,却对这位本寺前任住持、庄严慈祥的有德老僧口称“师侄”,仍然心下一怔。

 

澄光恭恭敬敬地应了,便将寺周有数千喇嘛重重围困等情说了。

 

玉林闭目沉思半晌,睁开眼来,说道:“请问方丈大师,如何应付。”

 

韦小宝道:“这些喇嘛僧在本寺周围或坐或立,料想只是观赏风景,别无他意。这里风景清雅,他们来游山玩水,也是有的。”

行颠(B) 忍不住道:“倘若单是观赏风景,不会将本寺团团围住,好几个时辰不去。他们定是想来捉了行痴师兄去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小衲心想天下青庙黄庙,都是我佛座下的释氏弟子,他们如要请行痴大师去,必是仰慕三位大师佛法深湛,请你们去喇嘛庙讲经说法。说不定众喇嘛仰慕我中土佛法,大家不做喇嘛,改做和尚,那也是极好的机缘。”

行颠(B) 连连摇头,不以为然,说道:“未必,未必!”

 

澄观道:“方丈师叔,那么他们为什么都带了兵器呢?”

韦小宝合十道:“他们带了禅杖戒刀,声势汹汹,或许真是想杀本寺僧侣之头。佛曰:‘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’我们自当刀来颈受,这叫做我不给人杀头,谁给人杀头?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。有生故有灭,有头故有杀。佛有三德:大定、大智、大悲。众喇嘛持刀而来,我们不闻不见,不观不识,是为大定;他们举刀欲砍,我们当他刀即是空,空即是刀,是为大智;一刀刀将我们的光头都砍将下来,大家呜呼哀哉,是为大悲。”他在寺中日久,听了不少佛经中的言语,便信口胡扯一番。

 

澄观道:“方丈师叔,这大悲的悲字,恐怕是慈悲的悲,不是悲哀之悲。”

 

韦小宝微笑道:“师侄也说得是,想我佛割肉喂鹰,舍身饲虎,实是大慈大悲之至。那些喇嘛虽然凶顽,比之恶鹰猛虎,终究会好些,那么我们舍身以如恶喇嘛之愿,也是大慈大悲之心。”

澄观合十道:“师叔妙慧,令人敬服。”

 

韦小宝道:“昔日玉林大师曾有言道:‘出家人与世无争,逆来顺受。清凉寺倘然真有祸殃,那也是在劫难逃。’我们一齐在恶喇嘛刀下圆寂,同赴西方极乐世界,一路甚是热闹,倒也有趣得紧。”

 

众僧面面相觑,均想韦小宝的话虽也言之成理,毕竟太过迂腐,恐怕是错解了佛法。澄心、澄通又觉这些言语与他平素为人全然不合,料想他说的是反话,多半是要激得玉林与行痴自行出言求救。只有澄观一人信之不疑,欢喜赞叹。

 

澄心(A) 道:“启禀方丈师叔:五台山上的众喇嘛一向良善,不做歹事,青庙黄庙之间也素少往来,相安无事。这次前来滋扰,定是受人挑拨,未必会杀伤人命。”

 

行颠(B) 突然大声道:“师父曾说,青海喇嘛要捉了师兄去,乃是想虐害万民,要占咱们这花花世界。咱们自己的生死不打紧,千千万万百姓都要受他们欺侮压迫,岂不是大大的罪业?师父曾道,咱们决不能任由他们如此胡作非为。”

 

韦小宝点头道:“师兄这番话很是有理,比之小衲所见,又高了一层。只眼下喇嘛势大,咱们只怕寡不敌众。”

行颠(B) 道:“我们保护了师父师兄,冲将出去,料想恶喇嘛也挡不住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就怕争斗一起,不免要杀伤众喇嘛的性命。阿弥陀佛,我佛有好生之德,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,杀人一命,如拆八级宝塔。释家诸戒,首戒杀生。这便如何是好?”

行颠(B) 道:“是他们要来杀人,我们迫不得已,但求自保。能不杀人,当然最好,可也不能眼睁睁地束手待毙。”

 

忽然门外脚步声响,少林僧澄觉(A) 快步进来,说道:“启禀方丈师叔:山下众喇嘛刚才一齐上山,又逼近了约莫一百丈,停了下来。”

韦小宝道:“为什么上了一段路,却又停下?多半是忽受我佛感化,生了悔悟之心,明白了‘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’以及‘回头是岸’的大道理。”

 

行颠(B) 大声道:“不是的,不是的,他们只待天一黑,便一鼓作气,冲进来了。”他昔年是正黄旗大将,身经百战,深知行军打仗之道,后来才做顺治的御前侍卫总管。

 

韦小宝道:“待他们一进本寺大雄宝殿,见到我佛如来的庄严宝相,忽然悬……悬什么勒马,也是有的。”

行颠(B) 怒道:“你这位小方丈,实在糊……糊……唉,不会的。”他本想说“实在糊涂”,总算想到不可对方丈无礼,话到口边,忽然悬什么勒马。

 

玉林一直默不作声,听着众人辩论,眼见行颠额头青筋迸现,说话越来越大声,微微一笑,说道:“行颠,你自己才实在糊涂。方丈大师早已智珠在握,成竹在胸,你又何必多所忧虑?”

 

行颠(B) 一怔,搔头不解,说道:“啊,原来方丈大师早有妙策。”

 

韦小宝愁眉苦脸,说道:“我妙策是没有。但上策下策,倒分得明白。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,既然大家都说冲出去的好,那么咱们就冲出去吧!只不过若非迫不得已,千万不可多伤人命。”

行颠和澄心等一齐称是。

韦小宝道:“那么大家收拾收拾,一等天黑,他们还没动手,咱们先冲了下去。向东冲进阜平县县城,这些喇嘛再恶,总不敢公然来攻打县城。”

行颠等又都称善。

 

行痴忽然说道:“我是不祥之身,上次已为我杀伤了不少性命。就算这次逃过了厄难,他们仍然死心不息。多造杀业,终无已时。”

行颠(B) 道:“师兄,这些恶喇嘛想将你绑架了去,残害天下百姓。”

行痴叹道:“我是世间祸胎,待得他们到来,我当众自焚其身,让他们从此死了这条心,也就是了。”

行颠(B) 急道:“皇……皇……不,师兄,那万万不可,我代你焚身便是。”

行痴微微一笑,道:“你代我焚身,有何用处?他们只是要捉了我去,有所挟制而已。”

众僧默然半晌。

玉林道:“善哉,善哉!行痴已悟大道,这才是佛说‘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’的真义。”

韦小宝心中骂道:“臭和尚,他说的是真义,我说的便是假义了?”

玉林又道:“待会众喇嘛到来,老衲和行痴一同焚身,方丈大师和众位师兄不可阻拦。”

韦小宝和众僧面面相觑,尽皆骇然。

 

行痴缓缓道:“昔日攻城掠地,生灵涂炭,小僧早已百死莫赎。今日得为黎民舍身,亦不过以偿当年罪业之万一。倘若再因小僧而争斗不息,多伤人命,那更增我的罪业了。我意已决,还请各位护持,成此因缘。若能由此而感化众位喇嘛,去恶向善,更是一件好事。”说着站起身来,向韦小宝及少林五僧合十躬身。

 

澄心等见他神色,显是心意甚坚,难以进言,只得辞出,回到文殊殿中。韦小宝召集三十六名少林僧,说知此事。众僧都道,两位大师要自焚消业,那是万万不可,事到临头,只好以武力阻止。

 

韦小宝道:“大家都要保护三位大师周全,是不是?”

众僧(B) 齐道:“是!”

韦小宝道:“那也不难。大家听我的话。你们三十六位,现下冲出寺去,齐攻东路,装作向山下突围,但难以成功,又退回寺中,不过须得顺手牵羊,擒拿四五十名喇嘛上来。”

 

澄心(A) 道:“方丈之意,是否将这些喇嘛作为人质,使得他们不敢轻举妄动?若是如此,那么所擒拿的喇嘛位份越高越好。”

 

韦小宝道:“要擒拿大喇嘛恐怕不容易,不免多有杀伤,咱们只须捉来几十个小喇嘛也就够了。”众僧不明他用意,但方丈有命,便都奉令出寺。

 

(旁白 4)

过不多时,只听得山腰里喊声大作。韦小宝站在鼓楼上观看,见三十六名少林僧冲入喇嘛群中,刀光闪动,打了起来。

 

这三十六名僧人都是少林寺高手,寻常喇嘛自不是敌手,冲出数十丈后,挡路喇嘛愈聚愈多。澄心等拳打足踢、掌劈指戳,顷刻间打倒了数十人。澄心(A) 高声叫道:“敌人势大,冲不出去,暂且回寺,再作道理。”他内力深厚,这几句呼声远远传了出去,山谷鸣响。澄通也纵声叫道:“冲不出去,如何是好?” 澄心(A) 叫道:“大家捉些喇嘛回去,叫他们有所顾忌,不敢胡乱害人。”众僧或双手各抓一名喇嘛,或肩上扛了一名,转身入寺。澄心与澄光断后,又点倒了数人。但听得喇嘛阵后有人以藏语传令。众喇嘛呐喊叫骂,却不追来。

 

韦小宝笑嘻嘻地在寺门前迎接,一点人数,擒来了四十七名喇嘛。回到文殊殿中,韦小宝道:“把这些家伙全身衣服剥光了,每人点上十八处穴道,都去锁在后园柴房之中。”众僧均觉方丈这道法谕大是高深莫测,当下将四十七名喇嘛都剥得赤条条的,身上加点穴道,锁入柴房。

 

韦小宝合十说道:“世间诸色相,皆空皆无。无我无人,无和尚无喇嘛。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。和尚即喇嘛,喇嘛即和尚。诸位师侄,大家脱下僧袍,穿上喇嘛的袍子吧!”众僧尽皆愕然,面面相觑。

 

韦小宝大声叫道:“双儿,你过来,帮我扮小喇嘛。”双儿一直候在殿外,当即进殿,拣了一件最小的喇嘛袍子,助他换上。韦小宝身材矮小,穿了仍是太大,便拔出匕首,将袍子下摆和衣袖都割下了一截,腰间束上衣带,勉强将就,带上喇嘛冠,宛然便是个小喇嘛,(韦小宝) 对双儿道:“你也扮个小喇嘛。”

 

澄光(A) 问道:“师叔改穿喇嘛服色,不知是何用意?”

澄观道:“难道咱们向喇嘛投降,改归黄教吗?”

韦小宝道:“非也,大家扮作喇嘛,涌到后边小庙,将玉林、行痴、行颠三个和尚捉住,点了他们穴道,再将他们换上喇嘛袍服……”

 

澄观听到这里,鼓掌笑道:“妙计,妙计!咱们几十个假喇嘛黑夜中向山下冲去,众喇嘛难分真假,那就难以阻拦了。”众僧一齐称善,登时笑逐颜开。他们自然谁都不知,韦小宝这条妙计,不过是师法当日假扮妓女、得脱大难的故智。

 

澄心(A) 道:“如此冲将出去,不须多所杀伤,最为上策。”

澄光(B) 踌躇道:“只不过冒犯了行痴大师他们三位,未免不敬。”

韦小宝道:“阿弥陀佛,救了三命,胜造三七二十一级浮屠。小小冒犯,胜于烈火焚身。”

澄光(B) 道:“师叔说得是。”当下众僧一齐脱下僧袍,换上喇嘛袍服。众僧平生谨守戒律,端严庄重,这时却跟着韦小宝做此胡闹之事,眼见穿上喇嘛袍服之后形相古怪,人人忍不住好笑。

 

韦小宝道:“各人把僧袍包了,带在身上,脱困后再行换过。冲下山后,倘若失散,齐到阜平县吉祥寺会齐。”命双儿收拾了银两物事,包作一包,负在背上。

 

堪堪等到天色将黑,韦小宝道:“大家在脸上涂些香灰尘土,每人手中提一桶水,这就动手吧!”众僧听了法谕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,当下捧土抹脸,提了水桶兵刃,齐向后山奔去。来到小庙之外,众僧稀里哗啦,高声呐喊,向庙中冲去。

 

玉林、行痴、行颠三人已决意自焚,在院子中堆了柴草,身上浇满了香油,只待众喇嘛攻到,向他们说明舍身自焚的用意,便即点火。哪知众喇嘛说来便来,事先竟没半分朕兆,待得听到“呜噜呜噜,花差花差”似藏语非藏语的怪声大作,数十名喇嘛已冲进庙来。

 

玉林朗声道:“众位稍待,老衲有几句话说……”蓦地里当头一桶冷水浇将下来,跟着数十桶冷水纷纷泼到三人身上。这一下迅雷不及掩耳,别说三人来不及点火自焚,就算已经点着了,也会给大量冷水立时浇熄。

 

双儿纵身过去,先点了行颠穴道,行痴不会武功,玉林武功不弱,却不愿出手抗御,混乱中都给点了穴道。众僧七手八脚,脱下三人僧袍,将喇嘛袍服套在三人身上。韦小宝有心大说杜撰藏话,生怕给玉林听出口音,只好忍住,向双儿一努嘴,双儿取过烛台,便将院中堆着的柴草烧了起来。韦小宝见行颠的黄金杵放在殿角,想取了带走,不料金杵沉重,竟提之不动,澄通伸手抓起。韦小宝手一挥,众僧将行痴等三僧拥在中间,向东冲下山去。

 

只奔出数十丈,小庙中黑烟与火光冲天而起,这大堆柴草上早也淋满了香油,极易着火。山腰间众喇嘛见到火起,大声惊叫,登时四下大乱。领头的喇嘛派人上来救火。火把光下见到韦小宝等众僧,都道是自己人,混乱之中,又有谁来盘问阻挡?

 

=== 中場休息 ===

(旁白 5)

众僧来到山下,已将大队喇嘛抛在路后,回头向山上望去,但见火光烛天,那座小庙已烧穿了顶。澄通道:“小庙一烧,他们又找不到行痴大师,只道他已烧死在小庙之中,就此死了这条心,再也不来滋扰,倒是件好事。”

澄光(A) 点头道:“师弟之言有理。”

 

韦小宝命澄观将行痴等三人身上穴道解了,说道:“多有得罪,还请莫怪。”

 

行痴等刚才穴道被点,动弹不得,耳目却是无碍,见到经过情形,早明白是少林僧设法相救。行颠(B) 大声喝彩,说道:“妙计,妙计!大伙儿轻轻易易便逃了出来。方丈大师,你救我们性命,多谢你还来不及,谁来怪你?” 行痴决意焚身消业,行颠忠心耿耿,只好陪着殉主,但毕竟不愿就此便死,此时得脱大难,自是欢喜之极。行痴微笑道:“不伤一人而化解此事,的是难能可贵。”

 

忽听得迎面山道上脚步声响,大队人群快步奔来。澄通道:“师叔,有大批喇嘛杀过来了。” 韦小宝道:“咱们冲向前去,嘴里叽哩咕噜一番,见到他们时脸上露出笑容,伸手向山上指去,总之不可与他们动手。”众僧一齐遵命,连行痴和玉林也都点头。

 

韦小宝心中大乐:“老皇爷听我号令,老皇爷的师父也听我号令。”

 

众僧将行痴护在中间,沿大道奔去。

 

只见山坳后冲出一股人来,手执灯笼火把,却不是喇嘛,都是朝山进香的香客,颈中挂了黄布袋,袋上写着“虔诚进香”等等大字。一众少林僧奔到近处,均是一呆,澄通等早已住口,澄观等头脑不大灵敏的,却还在乱叫“杜撰藏语”。

 

香客中走出一名汉子,(多隆) 大声喝道:“你们干什么的?”这人身材魁梧,声音洪亮。韦小宝一见大喜,认得他是御前侍卫总管多隆,当即奔上,叫道:“多大哥,你瞧小弟是谁?”

 

多隆一怔,从身旁一人手中接过灯笼,移到他面前一照。韦小宝向他挤眉弄眼,哈哈大笑。多隆惊喜交集,说道:“是……是韦兄弟,你……你怎么在这里?又扮作个小喇嘛模样?”韦小宝笑道:“你又怎么到了这里?”

 

说话之间,多隆身后又有一群香客赶到,带头的香客却是赵齐贤。韦小宝一看,这些香客都是御前侍卫所扮,其中倒有一大半相识。众侍卫围了上来,嘻嘻哈哈的十分亲热。

 

韦小宝低声问多隆道:“皇上派你们来的?”

多隆低声道:“皇上和太后到五台山来进香,现下是在灵境寺中。”

韦小宝惊喜交集,道:“皇上到五台山来了?那好极了!好极了!”心想:“那老婊子也来干什么?老皇爷恨不得杀了她。”

 

不多时又到了一批骁骑营的军官士兵,也都扮作了香客。韦小宝问道:“这次从北京到五台山来的,共有多少香客?”

多隆低声道:“除了咱们御前侍卫之外,骁骑营、前锋营、护军营也都随驾来此。”

韦小宝道:“那怕不有三四万官兵?”

多隆道:“一共是三万四千多人。”

韦小宝道:“护驾诸营的总管是谁?”

多隆道:“是康亲王。”

韦小宝笑道:“那也是老朋友了。”向赵齐贤招招手,等他走近,说道:“赵大哥,请你去禀报康亲王,我要调动人马,办一件大事,事情紧急,来不及向他请示了。”

赵齐贤应命而去。

 

跟着骁骑营正黄旗都统察尔珠也到了。

韦小宝道:“多老哥、都统大人,有数千青海喇嘛,定是得知皇上进香的讯息,刻下团团围住了清凉寺,造反作乱。你们两位立即去把这干反贼拿下,这可是一件大大的功劳。”

两人大喜,齐向韦小宝道谢,(A) 说道:“韦大人送功劳给我们,真是何以克当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大家忠心为皇上办事,分什么彼此?这叫做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。”

两人当即传下令去,把守四周山道,点齐猛将精兵,向山上杀去。

 

韦小宝大声叫道:“圣上仁慈英明,有好生之德,你们只须擒拿反贼,千万不可杀伤人命。因为圣上是鸟生鱼汤,不是差劲的皇帝。”一众侍卫、亲兵齐声答应。“尧舜禹汤”四字,康熙虽曾简略解说过,韦小宝却也难以明白,总之知道“鸟生鱼汤”这碗汤是大大的好汤,不是差劲的汤,凡是皇帝,听了无不欢喜。他这几句话,却是叫给老皇帝听的,心想今日老小皇帝父子相会,多拍老皇帝马屁,比之拍小皇帝马屁更为灵验有效。

 

(韦小宝) 转身走到行痴跟前,说道:“三位大师,咱们身上衣服不伦不类,且到前面金阁寺去换过衣衫,找个清静的所在休息,免得这些闲人打扰了三位清修。”行痴等点头称是。

 

一行人又行数里,来到金阁寺。韦小宝一进寺门,便取出一千两银票,交给住持,说道:“暂借宝刹休息,一切不可多问。问一句话,扣十两银子。一句不问,这一千两银子都是香金。如问了一百零一句,你倒找我十两,不折不扣,童叟无欺。”

 

住持(A) 乍得巨金,又惊又喜,当即诺诺连声,问道:“师兄要……”话到口边,突然一怔,忙改口道:“……要喝杯茶了。”匆匆入内端茶。他 (A) 本来想问“师兄要不要喝杯茶?”总算尚有急智,临时改口,省下了十两银子。

 

韦小宝出寺暗传号令,命百余名御前侍卫在金阁寺四周守卫,又差两名侍卫(B) 去奏报皇上:“奴才韦小宝职责重大,不敢擅离,在金阁寺候驾。”

 

一名侍卫(B) 道:“启禀韦副总管:咱们做臣子的,该当前去叩见皇上才是,不能等皇上过来见你。”

韦小宝双手一摊,笑道:“没法子,这一次只好坏一坏规矩了。”

两名侍卫(B) 答应了,转过身来,都伸了伸舌头,心道:“好大的胆子,连性命也不要了。”当即奔去奏报。

 

(旁白 6)

众僧换过衣衫,坐下休息,只听得山上杀声大震,侍卫亲兵已在围捕喇嘛。扰攘良久,声音渐歇。又过了半个多时辰,突然万籁俱寂,但闻数十人的脚步声自远而近,来到寺外而止。跟着靴声橐橐,一群人走进寺来。

 

韦小宝心想:“小皇帝到了。”拔出匕首,执在手中,守在行痴的禅房之外,脸上自是摆出一副忠心护主、万死不辞的模样,单以外表而论,行颠的忠义勇烈,那可远远不如了。

 

脚步声自外而内,十余名身穿便装的侍卫快步过来,手提灯笼,站在两旁。一名侍卫(B) 低声喝道:“快收起刀子。”韦小宝退了几步,以背靠门,横剑当胸,大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入”之概,喝道:“禅房里众位大师正在休息,谁都不可过来啰唣。”只见一位身穿蓝袍的少年走了过来,正是康熙。

 

韦小宝这才还剑入鞘,抢上叩头,低声道:“皇上大喜。老……老法师在里面。”

 

康熙颤声道:“你给我……给我通报。”转身挥手道:“你们都出去!”

 

待众侍卫退出后,韦小宝在禅房门上轻击两下,说道:“晦明求见。”过了好一会,内无应声。康熙忍不住抢上一步,在门上敲了两下。韦小宝摇摇手,示意不可说话,康熙将已到口边的“父皇”一声叫唤强行忍住。

 

又过良久,只听得行颠(A) 说道:“方丈大师,我师兄精神困倦,恕不相见。他身入空门,尘缘已了,请你转告外人,不可妨他清修。”

韦小宝道:“是,是,请你开门,只见一面便是。”

行颠(A) 道:“我师兄之意,此处是金阁寺,大家是客,不奉方丈法旨,还盼莫怪。”

 

韦小宝转头向康熙瞧去,见他神色凄惨,心想:“你说我在这里不是方丈,不能叫你开门,那么我去要本寺方丈来叫门,也容易得紧。”正想转身去叫方丈,康熙已自忍耐不住,突然放声大哭。

 

韦小宝心想:“若要本寺方丈来叫开门,倒有逼迫老皇爷之意,倒还是软求的好。”双手在胸口猛捶数下,跟着也大哭起来,一面干号,一面叫道:“我在这世上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,孤苦伶仃的,没人疼我。做人还有什么乐趣?不如一头撞死了干净。”假哭是他自幼熟习的拿手本事,叫得几声,眼泪便倾泻而出,哭得悲切异常。

 

康熙听得他大哭,初时不禁一愕,跟着又哭了起来。

 

只听得“呀”的一声,禅房门开了。行颠(A) 站在门口,说道:“请小施主进来。”

 

康熙悲喜交集,直冲进房,抱住行痴双脚,放声大哭。

 

行痴轻轻抚摸他头,说道:“痴儿,痴儿。”眼泪也滚滚而下。

 

玉林和行颠低头走出禅房,反手带上了门,对站在门外的韦小宝瞧也不瞧,径行出外。行颠(A) 觉得太过无礼,心中又对他感激,走了十几步后,回头叫了声:“方丈。”

 

韦小宝正在凝神倾听禅房内行痴和康熙父子二人有何说话,对行颠也没理会,只听得康熙哭着叫道:“父皇,这可想死孩儿了。”行痴轻声说了几句,隔着房门便听不清楚。其后康熙止了哭声,两人说话都是极轻,韦小宝一句也听不见。他虽然好奇,却也不敢将房门推开一线,侧耳去听,只得站在门外等候。

 

过了好一会,隐约听到康熙提到“端敬皇后”四字,韦小宝心道:“上次老皇爷叫我转告小皇帝,不可难为了老婊子,我捺下了这句话没说。这次老婊子也上五台山来,不知老皇爷现下是否回心转意?”

 

再过一会,听得行痴说道:“今日你我一会,已是非分,误我修为不小。此后可不能再来了。”康熙没做声。行痴又道:“你派人侍奉我,虽是你一番孝心,可是出家人历练魔劫,乃应有之义,侍奉我太过周到,也是不宜……”两人又说了一会,只听行痴道:“你这就去吧,好好保重身子,爱惜百姓,便是向我尽孝了。”康熙似乎恋恋不舍,不肯便走。

 

终于听得脚步声响,走向门边,韦小宝忙退后几步,眼望庭中。

 

呀的一声,房门打开,行痴携着康熙的手走出门外。父子两人对望片刻,康熙牢牢握住父亲的手。行痴道:“你很好,比我好得多。我很放心。你也放心!”轻轻挣脱了他手,退入房内,关上了门。又过片刻,喀的一响,已上了闩。

 

(旁白 7)

康熙扑在门上,呜咽不止。韦小宝站在旁边,陪着他流泪。康熙哭了一会,料想父亲再不会开门,却也不肯就此便去,拉了韦小宝的手,和他并肩坐在庭前阶石之上,取出手帕,拭了眼泪,抬头望着满天繁星,出了一会神,(康熙) 说道:“小桂子,父皇说你很好,不过不要你服侍了。父皇说臣子们护持得太周到,倒令他老人家不像是出家人了。”说到“出家人”三字,眼泪又流了下来。

 

韦小宝听说老皇爷不再要他服侍,开心之极,脸上却不敢露出丝毫喜色,但也不敢显得太过“忠”字当头,奋不顾身,以免又生后患,说道:“想害老皇爷的人很多,皇上总得想个法子,暗中妥为保护才是。”

 

康熙道:“那是一定要的。那些恶喇嘛,哼,他奶奶的,到底有什么阴谋诡计?”他本来只会说一句“他妈的”,数月不见,却多了一句“他奶奶的”。

韦小宝道:“师父,你又多了一句骂人的话。”

康熙脸上露出一丝微笑,道:“是我妹子从侍卫们那里学来的。她和太后都跟着上了山……”脸色一沉,道:“父皇不想见她们。”

韦小宝点了点头。

康熙道:“那些喇嘛自然是想劫持父皇,企图挟制于我,叫我事事听他们的话。哼,哪有这么容易?小桂子,你很好,这一次救了父皇,功劳不小。”

韦小宝道:“皇上神机妙算,早就料到了,派奴才到这里做和尚,本来就是为了做这件事。奴才也没什么功劳,皇上不论差谁来办,谁都能办的。”

康熙道:“那也不然。父皇说你能体会他的意思,不伤一人而得脱危难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奴才见老皇爷要点火自焚,说什么舍身消业,可真把我吓得魂灵出窍,屁滚尿流。”

康熙惊道:“什么点火自焚?舍身消业?”

韦小宝加油添醋地说了经过,只把康熙听得出了一身冷汗。

韦小宝道:“只是奴才情急之下,将老皇爷淋了一身冷水,那可大大的不敬了。”

康熙道:“你是护主心切,很好,很好。若非如此,便有危险!”

 

(康熙) 沉默半晌,回头向禅房门看了一眼,说道:“老皇帝吩咐我爱惜百姓,永不加赋。这句话你先前也传过给我了,这一次老皇爷又亲口叮嘱,我自是永不敢忘。”

 

韦小宝问道:“永不加赋是什么东西?”

康熙微微一笑,道:“赋就是赋税。明朝那些皇帝穷奢极欲,用兵打仗,钱不够了,就下旨命老百姓多缴赋税。明朝的官儿又贪污得厉害,皇帝要加赋一千万两,大小官儿至少也要多刮二千万两。百姓本已穷得很了,朝廷今年加赋,明年加税,百姓哪里还有饭吃?田里收成的谷子麦子,都让做官的拿了去,老百姓眼看全家要饿死,只好起来造反。这叫做官逼民反。”

 

韦小宝点头道:“我明白了,原来明朝百姓造反,倒是做皇帝、做官的不好。”

康熙道:“可不是吗?明朝崇祯年间,普天下百姓都没饭吃,所以东也反、西也反。杀平了河南的,陕西又反;镇压了山西的,四川又反。这些穷人东流西窜,也不过是为活命。明朝亡在这些穷人手里,他们汉人说是流寇作乱。其实什么乱民流寇,都是给朝廷逼出来的。”
韦小宝道:“原来如此。老皇爷要皇上永不加赋,天下就没有流寇了。皇上鸟生鱼汤,铁桶似的江山,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
康熙道:“尧舜禹汤,谈何容易?不过我们满洲人来做中国皇帝,总得要强过明朝那些无道昏君,才对得起天下百姓。”

韦小宝心想:“天地会、沐王府的人,说到满清鞑子占我汉人江山,没一个不恨得牙痒痒的。小皇帝却说明朝的皇帝不好,倒还是他鞑子皇帝好。那也不稀奇,一个人自称自赞,总是有的。”

康熙又道:“父皇跟我说,这几年来他静修参禅,想到我们满洲人昔年的所作所为,常常惭愧得汗流浃背。明朝崇祯是给流寇李自成逼死的,吴三桂来向我们大清借兵,打败了李自成,给明朝皇帝报了大仇。可是汉人百姓非但不感激大清,反而拿咱们看作仇人,你说是什么缘故?”

韦小宝道:“想是他们糊涂。本来天下糊涂人多,聪明人少,又或者是他们忘恩负义。”
康熙道:“那倒不然。汉人说我们是胡虏,是外族人,占了他们花花江山。清兵入关之后,到处杀人放火,害死了无数百姓,那也令得他们恨咱们满洲人入骨。杀人抢劫,原本是不对的。”

 

韦小宝本是汉人,康熙赐他做了正黄旗满洲人,跟他说起来,便“咱们、咱们”的,当他便是满洲人一般。其实说到国家大事,韦小宝什么都不懂。只是康熙甫与父亲相会,心中激动,想到父皇的谆谆叮嘱,便跟这小亲信讲论起来。

 

韦小宝道:“奴才在扬州之时,也听人说过从前清兵杀人的惨事。”

 

康熙叹了口气,道:“扬州十日,嘉定三屠,杀人不计其数,那是我们大清所做下的大大恶事。我要下旨免了扬州和嘉定的三年钱粮。”

 

韦小宝心想:“扬州人三年不用交钱粮,大家口袋里有钱,丽春院的生意,可要大大兴旺了。怎生想个法子,叫小皇帝派我去扬州办事?我叫妈妈不用做婊子了,自己开他三家妓院,老子做老板,再来做庄,大赌十日,也来个‘扬州十日’。然后带了大批银两,去嘉定大赌他妈的三次,叫做‘嘉定三赌’。”又想:“老皇爷和皇上都说嘉定三赌杀人太多,是件大惨事,为什么赌三次钱,便杀不少人?不知嘉定在什么地方。这地方的人赌钱本事厉害,倒须小心在意。”

 

康熙问道:“小桂子,你说好不好?”

韦小宝忙道:“好,好极了,这样一来,大家有饭吃,有钱……谁也不会造反了。”话到口边,硬生生把“有钱赌”的“赌”字缩住了。

 

康熙道:“虽然大家有饭吃,有钱使,却也未必没人造反。你出京之时,叫侍卫们送了一个人来,说是王屋山的逆贼,我已亲自问过了他几次。”

 

韦小宝心中一惊,忙站起身来,说道:“皇上吩咐奴才不可多管闲事,以后再也不敢了。”

康熙道:“你坐下,这件事办得很好,那也不是闲事,今后还得大大地多管。”

韦小宝道:“是,是。”心下莫名其妙。

 

康熙低声道:“我命侍卫传旨申斥你,乃掩人耳目,别让反贼有了防备。”

 

韦小宝大喜,纵身一跳,这才坐下,低声道:“奴才明白了,原来皇上怕吴三桂这反贼惊觉。”

康熙道:“吴三桂是否想造反,现下还拿不定,不过他早有不臣之心,欺我年幼,不把我放在眼里。”

韦小宝道:“皇上使点儿小小手段出来,叫他知道厉害。吴三桂他奶奶的,有什么了不起?皇上伸个小指头儿,就杀他个横扫千军,高山流水。”

 

康熙微笑道:“这两句成语用得不好,该说伸个小指头儿,就横扫千军,杀他个落花流水。”

韦小宝道:“是,是,是。奴才做了好几个月和尚,学问半点也没长进,以后常常服侍皇上,用起成语来就横扫千军,让人家听个落花流水。”

 

康熙忍不住哈哈一笑,郁抑稍减,低声道:“吴三桂这厮善能用兵,手下猛将精兵着实不少,倘若真的造反,和福建耿精忠、广东尚可喜三藩连兵,倒也棘手得很。咱们只能慢慢来,须得谋定而后动,一动手就得叫他奶奶的吴三桂落花流水,屁滚尿流。”

 

康熙勤奋好学,每日躬亲政务之余,由翰林学士侍讲、侍读经书诗文,诗云子曰读得多了,偶然说几句“他奶奶的”、“屁滚尿流”,倒也颇有调剂之乐。他今日见到父亲,本是又喜又悲,但亲近不到半个时辰,便给摒诸门外,不知今后是否再能相见,深感凄伤,幸得韦小宝出言有趣,稍解愁怀,又谈到了除逆定乱的大事,更激发了胸中雄心。

 

(康熙) 站起身来,在庭中取了四块石头,排列在地,说道:“汉军四王,东边的、南边的、西边的,要分了开来,不能让他们联在一起。定南王孔有德这家伙幸好死了,只留下一个女儿,倒容易对付。”说着轻轻一脚,踢开一块石头,说道:“耿精忠有勇无谋,不足为虑,只须不让他和台湾郑氏联盟便是。”一脚又踢开一块石头,说道:“尚可喜父子不和,两个儿子又势成水火,自相倾轧,料他无能为力。”将第三块石头也踢开了,只留下一块最大的石头,对住了怔怔出神。

 

韦小宝问道:“皇上,这是吴三桂?”康熙点点头。韦小宝骂道:“这奸贼,自己老不死,却累得我万岁爷为你大伤脑筋。皇上,你在他身上拉一泡尿。”

 

康熙哈哈大笑,童心大起,当真拉开裤子,便在那石头上撒尿,笑道:“你也来。” 韦小宝大笑,也在石头上撒尿,笑道:“这一回书,叫做‘万岁爷高山流水,小桂子……小桂子……’”心想“横扫千军”这四字用在这里不妥,突然想到说书先生说三国故事,有一回书叫做“关云长水淹七军”,(韦小宝) 便道:“小桂子水淹七军。”

 

康熙更加好笑,缚好裤子,笑道:“哪一日咱们捉到这臭贼,当真在他身上撒尿。”

 

康熙坐回阶石,只听得庙外脚步声甚响,虽无人喧哗,显是已有不少人聚集在外,韦小宝道:“看来他们已把那些恶喇嘛都捉了来。皇上真是洪福齐天,凑巧之极,刚好这时候赶到,把这些恶喇嘛一网打尽。”

 

康熙道:“那倒不是凑巧,我得到你的密报,派人查察,得讯之后,急速赶来,却已慢了一步,让这些恶喇嘛惊动了圣驾。若不是你机灵,我可终身遗恨无穷,罪不可逭了。”

韦小宝奇道:“奴才没给您什么密报啊。”

康熙道:“我派侍卫到少林寺传旨,他们说见到了一个蒙古王子,几个喇嘛,又有几名武官。是不是?”

韦小宝道:“是啊。”

康熙道:“你吩咐他们暗中查察,这几人办事倒也得力,一查之下,便查到那蒙古王子叫做葛尔丹。那武官名叫马宝,是吴三桂那厮手下的总兵。他们和喇嘛混在一起。”

 

韦小宝一拍大腿,说道:“原来如此!奴才见他们鬼鬼祟祟,不是好人,倒不知竟是吴三桂的部下。”其实那些人的姓名来历,他早已得知,要赵齐贤等查察,意在追寻那绿衣女郎,顺便诬陷吴三桂,想不到竟会引得小皇帝赶上五台山来。

 

康熙道:“我大清向来信奉喇嘛教,西藏活佛教下那些喇嘛深明佛法,良善恭顺,我起初也没在意。后来侍卫张康年跟踪青海喇嘛,听到他们大集人手,要到五台山来捉拿一位重要人物。他不知事情重大,又跟了好几天,这才回京奏知。我一听之下,知道情形不对,岂有不急的?当即火速启程,只是皇帝出京,啰里啰唆的仪注一大套,我虽下旨一切从简,还是迟到了一天。”

 

韦小宝道:“吴三桂这反贼如此大胆,竟敢派遣数千喇嘛,前来得罪老皇爷,那……那不是公然造反么?”

康熙嘘了一声,道:“小声!我只知他手下总兵和这些喇嘛结伴同行。他是否就此造反,现下还不能确知。”

韦小宝道:“一定反,一定反!如果他是好人,怎会差遣手下大将,去和这些恶喇嘛阴谋暗害老皇爷?”

 

康熙道:“他自然不是好人。”心下沉吟,缓缓地道:“不过我年纪还小,行军打仗还不是他对手,最好咱们再等几年,等我再长大些,等他又老了些。那时再动手,就可操必胜。小桂子,你不必性急,多过一天,对咱们就多一分好处,对他便多一分坏处。”

 

韦小宝急道:“倘若他老得死了,岂不便宜了他?”

康熙微笑道:“那是他的运气。”顿了一顿,说道:“父皇刚才叮嘱我,能不用兵打仗,那是最好,一打上仗,不论胜败,兵卒死伤,那不用说了,天下百姓便不知要受多少苦楚。因此吴三桂如趁早死了,等不到我去动手,虽然不大好玩……”他微微一顿,韦小宝接口道:“简直大大的不好玩。”

康熙一笑,道:“对于百姓兵卒,却是一件大好事。小桂子,你想玩,几时我带你去辽东打黑熊,打老虎。”

韦小宝大喜,叫道:“妙极,妙极!”

 

康熙望着禅房门,轻轻地道:“我六岁那年,父皇就曾带我去辽东打围,现今……”慢慢地走到门边,手抚木门,泫然欲涕。过了一会,跪倒在地,拜了几拜,(康熙) 低声道:“父皇保重,孩儿去了。”韦小宝跟着跪拜。

 

(旁白 8)

康熙走到大雄宝殿,康亲王杰书带着骁骑营都统察尔珠、御前侍卫总管多隆,以及索额图等随驾大臣、前锋营都统、护军营都统等都候在殿中,见皇帝出来,跪下参见。群臣站起后,偷眼见小皇帝眼圈甚红,显是大哭过一场,均感诧异。皇帝年纪虽小,但识见卓越,处事明断,朝中大臣都对他敬畏日增,不敢稍存轻他年幼之意。小皇帝居然会哭,倒是一件奇事。又见韦小宝脸上也有泪痕,(A) 均想:“定是韦小宝这小家伙逗得皇上哭了,两个少年,不知搞些什么玩意儿。”顺治在五台山出家,康熙瞒得极紧,纵是至亲的妹子建宁公主也不让知道,群臣自然更加不知。

 

康亲王(B) 上前奏道:“启奏皇上:查得有数千名青海喇嘛,在清凉寺外啰唣争闹,不知何故,现下俱已擒获在此,候旨发落。”

康熙点点头,道:“把为首的带上来。”

 

察尔珠押上三名老喇嘛,都带了足镣手铐。三名喇嘛不知康熙是当今皇帝,神态倔强,叽里咕噜地说个不休。康熙突然叽里咕噜地也说了起来,群臣都吃了一惊,谁都不知皇上居然会说藏语。其实这些喇嘛是青海喇嘛,传自蒙古,并非来自西藏,康熙和他们说的是蒙古话。说了一会,三名喇嘛俯首不语,似乎已经屈服。康熙道:“带他们到旁边房里去,朕要密审。”

多隆(A) 道:“是。”将三人拉入殿旁一间经房。

 

康熙向韦小宝招招手,两人走入经房。韦小宝反手带上了房门,拔出匕首,一刀砍下两块桌角,再在三名喇嘛眼睛、喉头、鼻孔、耳朵各处不住比划。康熙用蒙古话大声问了几句,一名最老的喇嘛神态恭顺,一一回答。两人一问一答,说了良久。韦小宝一听康熙声音大了起来,稍有怒色,便出匕首威吓,若见康熙神色温和,他就笑嘻嘻地站在一旁,向喇嘛点头鼓励。

 

康熙盘问了大半个时辰,才命侍卫将三名喇嘛带出,叫韦小宝关上了门,沉吟道:“这可奇了。”韦小宝不敢打断他思路,站在一旁不语。

 

康熙又想了一会,问道:“小桂子,父皇在这里出家,这事有几人知道?”

韦小宝道:“除了皇上和奴才之外,知道这事的有老皇爷的师父玉林大师,他师弟行颠大师。本来有个太监海大富,他已经死了。清凉寺原来的住持澄光大师多半并不知情,只知老皇爷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物。除此之外,只有老……老……那个太后了。”

 

康熙点头道:“不错,知道此事的,世上连父皇自己在内,再加我和你,也不过六人。可是我刚才盘问那青海喇嘛,他说是奉了塔尔寺活佛之命,到清凉寺来接一位和尚去青海。我细细盘问,清凉寺中那位和尚是何等人物,活佛接他去干什么,反反复复地问来问去,他确是不知。他最后说,好像这位大和尚懂得密宗的许多陀罗尼咒语,活佛要他去传授密咒,好光大佛法。这自然是胡说八道,不过瞧他样子,也不是说谎,多半人家这么骗他,他就信以为真。西藏现下已归我大清管束,达赖和班禅两位活佛对我都很忠顺,西藏僧俗都虔信佛法,就是五台山上的喇嘛,也一向良善奉佛,青庙黄庙历来相处和睦。不过喇嘛教派别众多,虽大多是好的,但有几个教派妖邪不正。这次活佛派人想来劫持老皇爷,定是受了邪派喇嘛的蛊惑,或许活佛自己根本不知,是他手下大喇嘛下的命令。”

 

韦小宝道:“是,青海活佛又不想占我大清江山,他是否知道老皇爷的身份,现下难以明白。但那个挑拨活佛,前来冒犯老皇爷的人,恐怕……恐怕多半知道内情,想劫持了老皇爷,跟皇上讲斤头,占点便宜。”

康熙点了点头。

韦小宝突然害怕起来,说道:“皇上,奴才可的的确确守口如……如什么的,知道事关重大,连做梦也没泄漏过半句。”

康熙道:“你不会说,我是信得过的。玉林和行颠两位自然也不会说。少林寺晦聪方丈和澄光大师就算猜到了一些,他们是有德高僧,决不会向人吐露,算来算去,只有那……那老……老贱人了。”

韦小宝道:“对!对!一定是这老……老……”

 

康熙沉吟道:“她在慈宁宫中,暗藏假扮宫女的男人,那是我亲眼所见。她当然担心事情败露。她杀害端敬皇后,父皇恨之入骨,父皇虽出了家,还是派遣海大富回宫去查察此事。你知道其中详情,又在我身边。哼,这老贱人又怎睡得着觉?她非下手害了父皇不可。只有谋害了父皇,谋害了我,再杀了你,她才得平安。”

 

韦小宝心想:“老婊子和神龙教早有勾结,她既知老皇爷没死,一定去禀报了洪教主。看来这些青海喇嘛来到五台山,还和洪教主有关。”只是自己做了神龙教的白龙使,这事可不能跟皇上提及。

康熙见他脸色有异,问道:“怎么?”

韦小宝忙道:“奴才心想,皇上的推想半点不错,一定是这老……太后说出去的。除她之外,不能更有旁人。”

 

康熙伸手在桌上重重一拍,咬牙切齿地道:“这贱人害死我亲生母后,又害得父皇出了家,令我成为无父无母之人。我不将这贱人千刀万剐,难消心头之恨。可是父皇偏偏要我不可跟她为难,这却如何是好?”

 

韦小宝心想:“老皇爷不许你杀老婊子,可没不许我杀。就算他不许我杀,老子是他方丈,只能我向他下令,不必听他号令。不过这件事说穿就不灵了。”说道:“皇上不必烦心。这太后作恶多端,终究不会有好下场。皇上你睁开龙目,张开龙耳,等着就是了。”

 

康熙何等聪明,已明其意,向他凝视半晌,点一点头,道:“不错,这贱人作恶多端,终究不会有好下场。”他在经房中踱来踱去,(康熙) 说道:“眼前之计,须得不让众喇嘛再来冒犯父皇。最好咱们派一个靠得住的人去做西藏活佛。连青海的喇嘛都归他管,那时自然更无后患。只不过西藏活佛是投胎转世的,皇帝派去的只怕不行,怎生想个法子……”

 

韦小宝听到这里,只吓得魂飞魄散,心道:“我今日假扮小喇嘛,别弄假成了真。皇上金口一出,那就难以挽回,可得抢在头里。”忙道:“皇上,这西藏活佛,奴才是万万不做的。”

康熙哈哈大笑,说道:“你倒机灵。其实做西藏活佛有什么不好?他管的地方比吴三桂的云南还大,做活佛就是西藏王。”

 

韦小宝连连摇手,道:“我宁可在你身边做侍卫,一做活佛,再也难以跟你在一起。西藏王也好,东藏王也好,就算是地藏王,我也不做。”这几句倒不是假话。他和康熙相处日久,两人年岁相若,言谈投机,虽然一个是小皇帝,一个是小侍卫,已如好朋友一般,倘若远远分开,大家也真都不舍得。

 

康熙笑道:“地藏王菩萨的名字也乱说得的?”推开房门,走了出来,向察尔珠和多隆道:“你二人办事得力,朕有赏赐。” 察尔珠和多隆大喜,磕头谢恩。康熙道:“朕崇信佛法,果然这几年来上体天心,菩萨保祐,国家平安,万民康乐。韦小宝在这里做朕替身,代我出家为僧,大大有功。” 韦小宝也磕头谢恩。

 

康熙道:“现今韦小宝做朕替身为期已满,随我回京,轮到察尔珠出家两年,不过不是做和尚,而是做五台山大喇嘛。你挑选一千名骁骑营的得力军官军士,一起跟你做喇嘛,分驻山上十间大喇嘛寺。众军出家期间,饷银加倍发给,另有恩赐。” 察尔珠一怔,虽不大愿意,也只得谢恩。

 

康熙道:“为善若欲人知,便非真善。此事吩咐众人守口如瓶,不得泄漏,否则军法从事,不假宽贷。多隆,你将五台山的众喇嘛都锁拿回京,圈禁起来。派人去告知青海活佛,说道皇上请这些喇嘛去北京崇扬佛法,明宣教义。过得几十年,待得佛法昌盛,便送他们回青海。”他说一句,察尔珠和多隆便应一句。

 

韦小宝心想:“这些喇嘛再过得几十年,还有命回家么?他们大胆冒犯老皇爷,皇上宽宏大量,不杀他们的头,那是大大的便宜了。”

 

康熙又道:“韦小宝,正式升你为骁骑营正黄旗都统,仍兼御前侍卫副总管。察尔珠,你大喇嘛做得好,回京之后,派你到外省去做提督。”两人又都谢恩。

 

(旁白 9)

韦小宝也不怎样,心想正都统、副都统反正都是这么一回事。察尔珠却十分欢喜,京中大官极多,骁骑营都统不过得皇帝亲信,单是骁骑营一营,八旗各有一个都统,便有八个都统,见到亲王贝勒、贝子公侯,都得屈膝请安,除了饷银之外,又没什么油水,一放到外省去做提督,头上没人管束,自由自在,那可威风八面、财源广进了。

 

其时天已黎明,康熙吩咐去清凉寺拜佛。来到寺外,只见刀枪抛了一地,草间石上溅满血渍,可见昨晚擒拿众喇嘛时一场激战,着实打得厉害。康熙入寺参拜如来和文殊菩萨后,便到后山顺治参禅的小庙去察看,但见焦木残砖,小庙早已焚毁一空,康熙暗暗心惊:“倘若父皇昨晚没逃出,不免便烧在庙中,我……我……”一时不敢往下再想,吩咐索额图布施白银二千两,重修小庙。他知父亲不愿张大其事,因此银子也不便多给。

 

回到大雄宝殿,众少林僧都过来相见。他们见这位小施主随从众多,气派极大,自必大有来头,说不定还是亲王贝勒之流。群僧虽不趋炎附势,但他布施巨金,重修小庙,都合十称谢。澄通等也都看出,那些假扮香客的随从之中,有不少人身具武功。

 

康熙来到父亲出家之地,不愿便去。说道:“我想在宝刹借住三五天,不知使得么?”

韦小宝道:“大施主光降,求之不得……”

 

突然间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泥沙纷纷而下,大雄宝殿顶上已穿了一洞,白影晃动,一团白色的物事直堕而下,却是个身穿白衣的僧人(B),手持长剑,疾向康熙扑去,叫道:“今日为大明天子复仇!”

 

康熙急忙退后,多隆、察尔珠、康亲王等因在皇帝之旁,都未携带兵刃,大惊之下,都向那人抓去。那人左手衣袖疾挥,一股强劲之极的厉风鼓荡而出,多隆等七八人站立不稳,同时向后摔出。

 

澄心、澄光(A) 等齐叫:“不可伤人!”出手阻拦。那僧人又袍袖一拂,少林寺澄字辈的僧人各施绝技化开,可是众僧的虎爪手、龙爪手、拈花擒拿手、擒龙功等等,却也没能抓住此人。众僧惊诧之下,(A) 都心念一闪:“天下竟有如此人物!”

 

那白衣僧更不停留,又挺剑向康熙刺来。康熙背靠佛座供桌,已无可再退。

 

韦小宝急跃而上,挡在康熙身前,噗的一声,剑尖刺正他胸口,长剑一弯,竟没刺入。韦小宝胸口剧痛,他早拔出匕首在手,回手挥去,将敌剑斩为两截。

 

那白衣僧一呆。澄观叫道:“不可伤我师叔!”左掌向他右肩拍落。白衣僧抛去断剑,反掌挡架。澄观只觉胸口热血翻涌,眼前金星乱冒。

 

白衣僧(B) 赞道:“好功夫!”眼见四周高手甚众,适才这一剑刺不进那小和尚身子,更大为骇异,当下不敢恋战,右手一长,已抓住韦小宝领口,突然身子拔起,从殿顶的破洞蹿了出去。这一下去得极快,殿上空有三十六名少林高手,竟没一人来得及阻挡。

 

澄心、澄光等急从破洞中跟着蹿上,但见后山白影晃动,竟已在十余丈外,这人轻功之高,委实匪夷所思。群僧眼见追赶不上,但本寺方丈遭擒,追不上也得追,三十六僧大呼追去,只晃眼之间,那团白色人影已翻过了山坳。

 

注:

本回回目均为佛家语,“劫”是极长的时间单位。佛家认为,人生所以苦海无边,在于爱心和慈念难断。